草坪中蛴螬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2011-11-24 10:18:12 来源:来源:互联网 点击: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总称,它的种类很多,高达几十种,在我县危害的主要有华北大黑鳃金龟子、暗黑鳃金龟子、铜绿丽金龟子等。它的幼虫终生栖居在土中,咬断幼苗根茎部,使植株枯黄而死,薯类被钻成孔洞,并能转移到其它作物继续危害,同时被蛴螬造成的伤口有利病菌侵入,诱发病害;成虫主要取食地上部分,喜食各种树木和果树叶子,有时花和果实也可被害。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6—22毫米,椭圆形,黑褐色或黑色,具光泽。鞘翅长椭圆形,上面散生小刻点,前翅上各有三条纵隆起线,腹部末端外露。
2、成虫16-22毫米蛴螬幼虫乳白色,头部橙黄色,身体肥胖呈马蹄形,有许多皱褶。胸足三对,密生棕褐色细毛。腹部末端,尾节腹面生有刺状毛和钩状刚毛,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别蛴螬种类的重要特征。
3、卵椭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长约2-3毫米。
4、蛹大约长20毫米,初为黄白色,后变成橙黄色,头部细小,向下稍弯,复眼明显,触角较短。胸足三对,以后足最长,翅已明显。腹部末端有叉状突起一对。
二、生活习性
蛴螬在华北地区一年多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越冬深度30—50厘米,到4月中旬土温上升到14℃以上时,开始出土活动,5月末是成虫出现盛期。成虫具有假死和趋光性,白天潜伏,黄昏活动,晚上8—11时最盛。成虫交配后10—15天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深浅约5-12厘米,每头雌虫可产卵20-30粒,多者达百余粒,卵期9-12天,6月下旬开始孵化出小蛴螬,到秋季就可危害花生嫩果及薯类块根,9月末以后2-3龄幼虫在土壤深80-100厘米处越冬,第二年土温达10℃时上升到耕层进行为害,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8、9月时3龄幼虫陆续下降到30—50厘米深处做成土室在内越冬,到第三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
三、发生条件
前茬为大豆、花生、玉米、蔬菜的地块发生重;土质粘重的黑土地、低洼地发生重;果树、林木多的地区发生重。
四、蛴螬的防治标准
蛴螬的防治标准分为四级,Ⅰ级 轻度发生:每平方米虫量1头以下,作物损失率2-3%,可不进行防治;Ⅱ级 中度发生:每平方米虫量1-3头,作物损失率6-7%,可挑治或全面防治;Ⅲ级 重度发生:每平方米虫量3-5头,作物损失率10-15%,应重点进行防治;Ⅳ级 大发生:每平方米虫量大于5头,作物损失率20%以上。
五、蛴螬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大面积秋翻地和春整地,可降低虫量15-30%;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合理灌溉,调节土壤含水量,当土壤湿度含水量为15-20%时会有利于蛴螬的发育;合理使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过磷酸钙等化学肥料,其散发出的氨气对蛴螬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2、药剂处理种子:用4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拌种,药、水、种子的配合比例是1:40:400。拌后堆闷3-4小时,待药水被种子吸干后播种。
3、土壤处理:用40%辛硫磷乳油250g兑水适量,喷在30千克细土上,顺垄低撒,施在幼苗根际附近,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亩用15%乐斯本颗粒剂0.75~1.0kg,播种期拌入土中;花生开花下针期,结合中耕培土将药剂均匀拌入土中。。
4、毒谷。每亩用40%乳油250g拌谷子等饵料5kg左右,亩用1.5~2千克,撒于种沟中,兼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5、害虫发生初期亩用15%乐斯本乳油200~300毫升兑水灌根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球场结缕草的养护
下一篇:草坪发黄了咋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