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永远不缺二货,也就是说永远不缺脑子进水的货色,即使贵为中央级大媒体。
2014年7月11日新华社北京新媒体专电报道,建言中国足球:“假如中国人横下一条心,非要和足球较劲,踢进或踢赢世界杯,其实,办法还是有的,其中一条可以是:拆楼!”还有一条就是“把违规的高尔夫球场铲了,变成足球场。”
看完这篇文章,我真不知道是该恸哭呢,还是该恸哭呢,还是该恸哭呢,还是该恸哭呢?
我并不是单纯为“把高尔夫球场变成足球场”哭,而是为这样思路不清、逻辑混乱的货色居然能跻身于中央级大媒体深感哀痛。
在网上搜索了半天,始终没有找到写这篇稿子的二货记者的名字,但我坚信这哥们儿大脑的左半球里是面粉,右半球里是水,不动脑子倒还罢了,一动脑子,得,变浆糊了!
按照作者的逻辑,“中国足球之所以滚来滚去,越滚越艰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热衷于盖楼,不让孩子们踢球,本来可以修建足球场的地方,一律被高楼侵占,城市中连下脚的空当都没有,滚什么球啊?!”“没有草地,胡同也行啊,但北京还有胡同吗?窄窄的胡同停满了贴着罚款单的汽车,轱辘都没处放,球更别提了。”
“全国有多少足球场呢?不知为何没有官方统计,估计,标准的草皮足球场不会超过600个,相比之下,这20多年来,虽然三令五申,我国违规修建的高尔夫球场数量已经超过600,一个高尔夫球场占地的面积大约可以修建100个以上的足球场。资金投入比例也差不多。”
“别学德国、巴西、西班牙、荷兰了,先学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日本吧!别学什么技战术和脚法了,先学人家如何让孩子们热爱上足球,有地方踢球吧。没有窝,怎么有鸡?没有鸡,怎么有蛋?”
所以作者感慨“这届世界杯之后,更觉得中国男足若想在世界杯上有所建树必须要从基础做起”。要想让中国足球腾飞,就得先修窝,再养鸡,然后再生蛋。要修鸡窝,就要先拆楼,再铲高尔夫球场,“各地政府把地皮和卖地钱的1%拿出来建足球场,三年1万个”,建上它几万个,“十年之内,假如中国足球注册人口超过10万;足球俱乐部超过1万;足球场超过1万;热爱足球的青少年超过100万;只赌球看球不踢球光骂人的球迷减少1个亿,我看中国足球就有点希望了。”
且不说即使现在少得可怜的足球人口很大程度上还靠着房地产商支撑着,暂且把中国足球“总也上不去、见谁输谁”的诸多原因放在一边不谈,也抛开当前中国教育制度对青少年体育极度缺乏支撑不提,还避开把高尔夫球场改为足球场的技术可能性问题、实际可行性问题不说,咱就做个简单的加减法:
中国足协提供的数据是中国注册足球运动员7000多人,青少年足球人口3万,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49支,加上草根的也就几百个。2013年朝向白皮书测算出中国高尔夫人口约为92万至110万。其中,中国高尔夫核心人口数量增长至38.6万。目前全国高尔夫球场数量大约600家。
也就是说,仅就这位仁兄统计的数量而言高尔夫人口和普及程度似乎已经远远超出足球了。而且中国的职业的、业余的高尔夫球选手在国际上的水平也已经远远把足球抛在后面了,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高尔夫运动员出现在赛场上的几率应当说相当高,而足球却几乎没有什么可能。
同样都是奥运会项目,同样都承担着为国争光的任务,凭什么你大嘴巴一张,就为那几万人把上百万人的乐趣剥夺了?
1995年深圳观澜举办世界杯之前召开新闻发布会,某位自称是新华社记者的先生提问:“请问崔先生,高尔夫球究竟是不是贵族运动?在尚有四千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下,澄清这个问题十分必要。你自己怎么看高尔夫球?高尔夫球究竟是不是适合在中国开展?请您回答!”
此君问话时慷慨激昂,正气凛然,语气铿锵,掷地有声,好一副为民请命、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架式!听那意思,如果不彻底铲除高尔夫,中国四千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就永远难以解决。
我依然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给他的答案:“第一,高尔夫是强调贵族精神的运动,我想我们对贵族定义的理解可能不太一致;第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有四千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是事实,但是在中国发展高尔夫球运动与解决温饱问题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如果把现在全国的十几家高尔夫球场都铲掉了真的能解决四千万人口的温饱,我个人倒是持坚决支持态度;第三,高尔夫球究竟是不是适合在中国开展,我说了不算,您说了也不算,应当是历史说了算,如果再过二十年,中国的高尔夫球场都不见了,都变成耕地、牧场了,说明这东西不适合在中国开展,如果球场数量和打球人口越来越多,那就说明高尔夫适合也应当在中国开展。”
我真怀疑这哥们儿和二十年前的那位是同一个人!如果铲了高尔夫球场中国足球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把大力神杯捧回家,我个人还真的就能放下球杆,立地成佛,把高尔夫彻底戒了。
但是,这是一码事儿吗?
就算是脑残,也要有个极限。兄弟,你这样出来现眼,你家里人知道吗?